購滿$300免香港運費

龍舟競賽

端午起源

龍舟節慶始於中國中部和南部舉行。在龍舟賽中,修長的龍船均裝飾豔麗奪目,由健兒操作,數目20至90名不等;各處均有不同,並非千篇一律。

中國龍船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一般在新曆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即「初五」之意,而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或「端陽節」,英文多被譯作「龍舟節」。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最廣泛傳頌的莫過於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投江自盡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03-211年)楚國的大臣,亦是歷史上的大詩人,但他因不受楚懷王重用,毅然在岳陽城(今河南)的汨羅江殉國。相傳當屈原身繫大石決意投河自盡之時,他的友人曾嘗試奮力拯救,但最終卻無能為力。這段努力營救屈原的故事後來演變成劃龍舟的傳統。人們在河中拚命劃動龍舟以悼念屈原殉國的悲劇。

不過龍舟競渡的傳統遠早於屈原的故事,一般相信,與古人對宇宙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與原始信仰有關,而對海神海龍王的敬拜始於江河堤岸最早的農民。人類學家認為最早的競渡是一種與慶典有關的傳統儀式——在春去夏來的時節,向上蒼祈求雨水充足、遠離瘟疫、氾濫絕跡。

參與者或在競渡中遇溺,或從舟中跌入水中,或在水翻舟一律視為向龍王的獻祭。凡此種種的古老傳統皆與後來屈原投江犧牲的故事融合成一個獨特的傳說而流傳於世。

端午節的傳統

端午節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慶祝活動是龍舟競渡。龍舟的船身既長且窄,兩端分別配上色彩斑斕的木凋龍首與龍尾,一般由20至90名壯丁劃動。另外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慶典。

在一些地方,人們會將榕樹枝、艾草及菖蒲一併束起,放在家門或大閘前,以為夏令驅蟲、避邪。不少村民更會在家門上貼上天師鍾馗的畫像,以助驅除厲鬼。人們亦相信若能夠在端午節當日的正午把雞蛋垂直豎起,該年馀下的日子定會走好運。

香港龍舟競渡

每年在香港舉辦的龍舟競渡都吸引大量本地與外地遊客欣賞,是本港以至全球一年一度的盛事。早於1960年代已有居港的外國藉人士參與龍舟競渡,與本地漁民競渡的傳統互相輝影,一同慶祝端午佳節。

香港仔龍舟競賽, 佚名, 1990/1999, 系列作品收藏單位:香港海事博物館
及至1980年代,本港各地區紛紛舉辦各式的混合比賽,漸漸成為主要的賽制,其中赤柱尤為熱鬧。出賽龍舟上的健兒或由本地與外藉人士或由男女或全由女性組成。自此香港成為這項新式的「國際」體育比賽的場地。另一方面,作為傳統宗教儀式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湧」亦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現在的龍舟競賽,在正式比賽前都會有一個「醒龍」的儀式,由道士或貴賓主禮,在龍頭上「點精」,藉此賦予「龍氣」以助勝出賽事;並祈求祂保佑來年繁榮昌盛。

理論上,每艘龍舟都會進行同類的儀式。

資訊出處:
故事協力單位/參與人員
香港海事博物館策劃

Shopify Partner 網店設計 AdBees Digital Marketing